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般若经》中的法句

    受、六界、十二缘起支。   第二,属诸净品之五十五法谓:修行的道为六般若蜜多、见的道为十八空者合为二十四句。瑜伽道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为七句(七菩提分)。奢摩他(止)道有六句 谓:四圣谛、四静虑、四...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   六波罗蜜多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。   十八空:内空、外空、内外空、空空、胜义空、有为空、无为空、毕竟空、无际空、无散空、本性空、一切法空、自相空、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757279.html
  • 金地藏——九华山唐代肉身

    静虑深密,犹如秘藏。”故其尊号为“大愿地藏王菩萨”。中国佛教视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。地藏菩萨的形象,在诸菩萨中与众不同,是现出家相。其塑(画)像,一般是圆顶,结跏趺坐,右手持锡杖,表爱护众生,...生,兜罗手软,罗节有声,如撼金锁”。众佛徒根据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语:菩萨“安忍如大地,静虑可秘藏”。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。建一石塔,将肉身供于石塔中,尊为金地藏,嗣后配以殿宇,称肉身殿。从此九华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459734.html
  • 南怀瑾—静坐的方法

    等等观念,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,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。甚至,佛家的禅定(中国后期佛学,又译为静虑)也不例外。 (三)在精神状态而言,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“智慧”的温床。人类的知识,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,利用聪明,动脑筋而来。“智慧”,是从“静”中的灵光一现而得。所以佛家戒、定、慧的三无漏学,也是以静虑--“禅定”为中心,然后达到“般若”智慧的成就。 那么,用什么方法去求“静”呢?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276138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上)

    dhyai(思虑):汉译静虑2、思惟修、弃恶、功德丛林……。仅限于初禅至第四禅之根本禅。   (二)三昧(samādhi):汉译“三摩地”、“定”、“调直定”、“等持”……。平等持心、内心保持平衡的状态。...妙用无碍故名为通。……   地者,在四静虑根本地,非近分、非无色。所以者何?若地有五通,所依殊胜三摩地,彼地有五通。近分、无色,无五通所依殊胜三摩地,是故于彼无此诸通。   有说:若地奢摩他、毗钵舍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889889.html
  • 证悟檀陀罗修行

    檀陀罗指引”里,对檀陀罗修行做了以下观察:  “修行金刚乘是以秘密方式进行,心智尚未成熟者是无法参透的,因此才被当做“密宗道次第”,它是特别的修行法,可以让心智免于受到表象的微妙影响,进而使我们静虑禅修...,做静虑禅修。  三、金刚乘修行,可以毫无困难很快地完成。显宗修行法,需要终生不断努力,才能够修成证悟境界。金刚乘的完全证悟,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地达成。  四、最后,特别是对有强大学习能力,在修行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549442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烦恼,证得圣性义,一般说是见道位(初果——预流果)。既然证初果可断一切结(烦恼),已得四证净,“亦得静虑”(16上),何以它还要主张“预流者有退义”、“诸预流者造一切恶,唯除无间”(15下)呢?   ...预流者亦得静虑。”(大正49.16上)得“静虑”,必须要有智慧,因为“慧阙无静虑静虑阙无慧,是二具足故,去涅槃不远”(大正27.693中);又行者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谛理,因而正信三宝,并对戒产生坚固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藏本《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合论 一切相智品》“发心”及“教授”前三细目译注

    方式)圆满安忍波罗蜜多;因身心精进不懈,所以应当(以无勤的方式)圆满精进波罗蜜多;因为没有味著,所以应当(以无思的方式)圆满静虑波罗蜜多;因为慧与恶慧不可得,所以应当(以无著的方式)圆满般若波罗蜜多。...利”的发心。  4.同样,菩萨摩诃萨想要妥善教育诸悭吝有情欢喜布施,想要妥善教育犯戒者持守净戒、恼害心者安于忍耐、懈怠者努力精进、散乱心者入于静虑、   p. 7  恶慧者圆满般若,也应当修学般若...

    释如石*、释果赜、林秀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0142614.html
  • 藏本《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合论?一切相智品》“发心”及“教授”前三细目译注

    应当(以无护的方式)圆满净戒波罗蜜多;因为没有烦乱,所以应当(以无取的方式)圆满安忍波罗蜜多;因身心精进不懈,所以应当(以无勤的方式)圆满精进波罗蜜多;因为没有味著,所以应当(以无思的方式)圆满静虑...散乱心者入于静虑、   p. 7  恶慧者圆满般若,也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多。  这段经文广说“缘他利”的发心。  5.舍利子,菩萨摩诃萨想要在一切法上圆满觉悟一切境相,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多。  这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548794.html
  • 格鲁派的密法辨析与修正

    秘密总续、成就总续(苏悉地续)、妙臂问续及后静虑续。按照四种内容概括为成熟修道法器灌顶、成器后成熟三昧耶及律仪、住三昧耶如何修承事和如何为利自他修习成就。  秘密总续着重讲述如何设置绘制曼荼罗进行灌顶...处戒。  设坛受灌顶,恪守三昧耶及一切律仪是为静虑服务的,是修静虑的基础。静虑分为念诵静虑、不观待念诵静虑两种。念诵静虑之前,每天早起念诵佛部、莲花部和金刚部中的任何一部咒语。第一步两手平仰,二食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2449103.html
  • 下部三阶檀陀罗

    檀陀罗的不同性质,有所改变。   第一层训练称为“有相瑜伽”,静虑禅修时,包括观想我们本身与他人的证悟曼荼罗本尊。所有形体变成曼荼罗和本尊,所有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秘咒,所有思想就像神性知觉与知识实体,...业最上秘密大教土经说的六支瑜伽是:调集、静虑、调息、执持、忆念、三摩地等六支。   “佛教檀陀罗指引”阐释如下:   “首先是以自我为根本,或以自我的生起作为曼荼罗本尊。这包括本尊(或是生起的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549441.html